在農村生活的人應該會發現,近年來,農村經常在挖坑埋管道,這些其實就是天然氣管道。在城市,天然氣非常普遍,因此國家大力度推行“天然氣下鄉”,讓農村人民也使用上天然氣。主要一是為了讓農村人們做飯更方便,二是能更好的保護環境,這也是國家級的惠民工程。
而對于天然氣進村這件事,雖然國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農民卻并不買賬,天然氣管道都鋪到村口了,農民紛紛表示不想裝天然氣設備,堅持使用柴火灶,導致天然氣進村屢屢受阻。這是為什么呢?農民說出了5個理由,很現實,專家無力反駁。
安裝費用太高
很多農村家庭表示,天然氣的安裝費用并不低,包括安裝費、特殊材料費等,每個村子因為距離遠近、線的長短、人工費用等的收費標準不同,大概安裝下來得需要八九千。而且每個月還要繳納天然氣費用,一般費用在每立方是兩三塊錢左右,一戶每月如果用二十方天然氣,一個月天然氣費用就是四五十元,一年就需要五六百元。
據國家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778元,也就是一個月只有不到2000元可以支配,如果使用天然氣,實在太不劃算!所以很多農民寧可燒柴火,也不使用天然氣。
擔心安全性問題
如今留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村子中留守的一般是老弱婦孺,而很多家中老人并不習慣天然氣的做飯方式,可能發生意外。城市很多起天然氣爆炸的事件,所以很多人并不放心老人在家獨自使用天然氣。
如果使用柴火灶,哪怕是添一大把柴,人暫時離開也沒問題,柴燒完了,火就滅了,老人已經燒了一輩子柴火,安全度是比較高的,而天然氣如果忽略哪個環節,輕則火災,重則人員傷亡。
天然氣使用頻率不高
由于農村大量人口外流,“空心村”現象很普遍,年輕人雖然喜歡用天然氣,但是平時在外打工,只在過年時回家幾天而已,也用不上天然氣,而對于節省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做飯沒那么講究,隨便做一點就可以了,平時對電磁爐的需求都很小,何況天然氣呢。
并且,現在用電方便,電費不是很高,柴火也更加節省,天然氣是根本用不到的東西,裝上也是一個擺設,不如等以后有需要的時候再安也不遲,所以沒必要花冤枉錢去安裝。
天然氣做飯不好吃
老一輩習慣了柴火灶,而年輕人覺得生火還得劈柴,非常繁瑣。但是很多人的觀念里,柴火飯是最好吃的,城市中甚至有很多人專門開車去往農家樂去吃柴火飯。農村很多人,非常喜歡柴火灶煮飯的氛圍,大家伙一起圍在柴火灶旁邊,有說有笑的就把飯做好了,也可能是有家人參與其中,柴火飯也更香。
解決秸稈問題
我國農村中,秸稈問題一直很難解決,國家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為防止燃燒秸稈產生的氮、磷、鉀等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是不允許露天焚燒秸稈的。然而,如果農村人還在使用柴火灶,就可以繼續處理秸稈,可以將秸稈當做助燃物品燃燒,所以很多人喜歡用柴火灶解決秸稈問題。
總結
從天然氣進村的環保角度看,意義非凡。但是推行天然氣進村,作用不是很大,而且每個人需求不同,對于天然氣的評價褒貶不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經濟原因。雖然城市都使用天然氣,但是城鄉經濟確實有差距,如果想讓每個農村家庭都開始使用天然氣,就一定要解決價格和生活習慣問題。
各位朋友,你們家使用天然氣了嗎?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或網絡新聞客戶端自媒體,本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