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蒸汽機的出現引發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發電機的發明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子計算機用科技力量將社會帶入到第三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則是掀起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從自動化到智能化,傳統工業生產方式不斷實現轉型升級,技術革新也為工業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應用場景。
通過邊緣計算與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相結合,華控智加為工業設備提供健康與安全監測, 并為其提供預測性維護方案。以細微特征檢測,低資源、非協作建模為切入點,華控智加有效解決傳統工業設備需要人工巡檢、定期維護、成本高、需定期采購等痛點。作為一家智能語音算法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華控智加以工業設備健康與安全監護為主線,融合智能語音與音頻處理,搭建工業健康檢測和維護與平臺以及智能語音處理云平臺;同時,華控智加還構建并運營了基于大數據統計分析和預測,拓展了城市信用科技平臺。
本文文章插圖文章來源于華控智加,經授權使用
作為華控智加的首輪投資方,清華控股表示之所以看好該項目,團隊建設是重要因素之一。該公司管理和技術團隊主要由近50人的清華及中科院博士和碩士人員組成?!皥F隊是華控智加制勝的關鍵”,劉德廣介紹到。身為華控智加的CEO,劉德廣自身也是清華大學校友的一份子。本科就讀清華大學環境系,碩士就讀于清華核研院,畢業后的他又就任于清華同方從事市場與企業管理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創業探索,2018年劉德廣最終將“清華魂”滲透到自己的創業項目中,打造了華控智加這一清華人工智能新平臺。相較于其他平臺,華控智加的優勢在于其核心技術,而技術研發的背后則離不開科學家的付出,清華電子系教授劉加則是華控智加的技術支柱。作為國內外智能語音和音頻領域知名專家,劉加擁有三十多年的語音和音頻處理研究經驗,主持了二十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發表論文400余篇,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并獲得國家部門多項獎勵。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落地還為其搭建起牢靠的技術架構。華控智加以自主知識產權的細微特征提取方法和低資源深度學習非協作時間序列建模理論和技術,對語音和音頻信號處理的理論進行深度理解與技術創新;同時,華控智加還融合了物理機制的底層細微特征提取方法,結合底層細微特征提取的深度神經網絡建模方法和決策分析。目前,華控智加的垂直場景中電話語音聲紋識別準確率已大于99%、音轉字準確率大于90%、音頻事件檢測準確率大于98%,且虛警率小于1%、機器聲紋識別準確率大于99%。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于華控智加,經授權使用
據劉德廣介紹,當前華控智加的人工智能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三大場景——工業設備健康與安全預測監護、智能語音與音頻處理以及城市信用科技。劉德廣說,工業設備健康與安全監護方向應用領域廣,選擇電力、油服、航空、高鐵、地鐵行業測算,這些行業每年花費設備維護的費用為1.8萬億左右。假設未來每年設備維護費用中5%用于設備健康與預測性安全監護,這五個行業的市場空間每年預計也有近900億元。而華控智加則利用邊緣智能計算硬件系統和智能終端,通過多傳感器采集、嵌入式算法、系統芯片及硬件模組智能終端,提升了處理準確率和效率,降低了成本。而全棧語音技術應用則更為廣泛,其中包括,公安機關和金融公司的防詐騙及反騷擾、呼叫中心的智能客服,支付平臺的聲紋認證服務等。通過華控智加推出的聲紋庫系統、人機耦合系統、智能語音處理系統及語音平臺,還可以提供各種工業環境下語音控制和認證服務。此外,華控智加還與全國各省市縣區人民政府、行業協會商會、產業園區、商業機構等合作,以平臺軟件開發與銷售、平臺運營管理及大數據信用信息服務整合政府部門數據,搭建政府信用平臺,引入多方資金,打造了信用金融服務系統。
華控智加的技術及產品運用已獲得眾多認可,據了解,其已與國家電網、公安部等多領域部門建立了合作,為其提供安全防范及風險防控等保障。劉德廣透露,當前華控智加已投入了兩千萬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技術成果,近期華控智加將啟動Pre-A輪融資,主要用于團隊建設、產品深度研發及市場推廣方面。
本文文章頭圖來源于圖蟲網,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以上內容為【機器聲紋賦能工業設備檢測,華控智加如何“聽音問診”?丨華控智加工業互聯網】的相關內容,更多相關內容關注中國智能工業網。
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或網絡新聞客戶端自媒體,本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刪除。